新闻公告

多元课程助力成长 特色育人再谱新篇 ——楚才学院2025年小学期课程部分圆满结束​

作者:成钰/王昱坤等

编辑:刘馨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9日

点击次数:

(文/成钰 图/王昱坤、张佳宁、李恒)近日,湖北大学楚才学院 2025年小学期课程部分圆满结束。此次小学期课程作为学院个性化培养与跨学科发展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为2024级楚才学院新生搭建了知识习得与成长历练的优质平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

开班仪式:启航成长新征程

6月25日,学院举行了小学期开班仪式,楚才学院院长朱小梅介绍了此次小学期的课程安排以及治学理念。她强调,每一门课程均由课程负责老师精心设计,旨在培育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期望同学们能在小学期学有所获、实现成长。

D0D24

楚才学院2024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官静菲分享了高考后的迷惘与进入楚才后的笃定:“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引发了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

名家讲堂:打造跨界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多元视角、拓展教学维度,开设了《创造性思维》、《科研方法训练》和《成长励志》三门课程。

《创造性思维》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总体设计,张伟特院长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湖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史晓彤、哲学学院教师陈亚君博士主讲。

最先授课的陈亚君老师从识别、重构到评估论证,层层递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练习题融入先贤往圣哲学思想,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B3473

张伟特院长带来“逆向理论工程”分享,将经典理论拆解为逻辑命题,用88个命题重构荀子哲学,通过案例讲解引领同学们探索创新方法和思维模式,鼓励大家打破学术研究中依赖经典阐释的困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史晓彤老师的课堂别出心裁,既传授人际交往技巧与困境自洽方法,又以“人工智能学者讲创新思维”的形式本身,诠释创新的多元可能。

E00A3

苏德超教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趣味横生的哲学课堂,他将学生们常会陷入的思想陷阱以及解决办法化作“54321”理论(5类典型错误、4个表达成分、思考的3板斧、认知的2种状态、防错的1种普遍性原则),结合 “上帝造石”、“吵架的艺术”等生动有趣的案例,将创造性思维方式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同学们。

7E6C4

7月5日,张伟特院长主持了《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结课汇报会。会上,各小组代表依次分享了团队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难忘瞬间,并结合自身专业所学,深入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的实践应用。张伟特教授认真听取每一份汇报,并分别均给出深入细致的建议,让同学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5ADAB

《科研方法训练》课程由湖北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卿菁老师总体设计,卿菁老师和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教授、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余振教授、湖北大学外籍教师Jonathan Nimal、微电子学院教授万厚钊等多位专家学者联袂授课,课程维度多元、内容体系丰富。

最先上课的Jonathan Nimal老师用亲切态度传递严谨治学精神,讲授先进的科研方法,并且带领学生们分析论文、梳理文章脉络并绘制思维导图,他的 “The more you think, the more you get.”成为课堂上的金句。

185DA

余振院长从世界经济与中美贸易关系切入,延伸至美国大选背后的政治诉求,通过跨历史、经济、传播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问题分析,诠释“科研问题无学科边界”,并提醒学生关注个体命运与时代关联。

F817D

吴丹院长为同学们带来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为同学们一一介绍了多通道人机交互行为分析方法、触控手势、体感、眼动、智能语音、虚拟现实交互、可解释性的AI等诸多先进科学,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力。

68E69

卿菁老师系统讲解了人文社科研究方法,涵盖研究设计、文献综述、理论设定等,为同学们科研入门提供清晰指引。

万厚钊教授深入讲述理工科的科研方法,从选题来源、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写作到综述作图,助学子叩开科学研究之门。

E6A5F

《成长励志》课程由一系列讲座构成,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军队的嘉宾们,分享了个人成长、宇宙探索、军旅生涯等多个主题的励志故事,给予了同学们莫大的鼓舞。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教授,聚焦AI时代的教育命题,深入阐释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他结合“下海”到“上岸”的时代词汇变化,寄语同学们不应将自己局限在固有的、确定的答案里,应该勇于寻找新的答案,在此途中,不要害怕失败,因为“经历过这场风雨,我再也回不到之前没经历过这场风雨的我自己了。”

BAABE

原黄继光连连长张宇,深情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等英烈的感人事迹,也用平静的话语回忆自己军旅生涯的伤痛与坚守,他说“像我一样的伞兵还有千千万万,他们为了祖国,随时准备着跳伞降落。”课程结束后,他扶着腰缓缓离开教室的背影,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军人的奉献与担当。

84841

楚才学院2018级院友、中科大团委副书记、安徽省学联驻会主席王喆,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成长心得:“要有把自己‘落下来’的心态,像一张白纸,展到足够大才能画更多东西。”他还就社会实践、学生组织等话题恳切地给出了细致建议。

BC353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系教授、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原院长石兢教授将深奥物理与浪漫天文相融合,带领楚才学子们开启梦幻太空之旅;又以一张张叹为观止的图片带领同学们展开环球探险,他说“只有见到了美好的事物、景色,你才敢去想,想去追求它”,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作了最好的注脚。

D3204

现役海军军官围绕海军建设的今昔巨变与军营日常风貌,为学生们作了生动分享。“别人家的孩子是看着一点一点长大的,我们的孩子看着是一节一节长大的。”话语间,他黝黑的脸庞上,海风与烈日刻下的印记清晰可见;而他眼中闪烁的光芒,却透着一份从未动摇的坚定——“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份对使命的忠诚、对家国的热爱,让在场学生深刻体会到,正是无数这样的坚守,才换来了身后的安宁与祥和。

楚才学院院长朱小梅教授回归“大学意义”的探讨,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为国家、为人民奋发努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要求同学们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她对楚才学子们最好的祝愿。

交流总结:内化学习丰硕成果

学院延续美育传统,在课程学习之余,组织同学们前往琴台音乐厅,聆听《在希望的田野上——古筝专场音乐会》,在悠扬乐韵中陶冶审美情操,落幕时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学子们最真挚的回应。

8EDAD

小学期课程教学尾声,在楚才学院副院长李其锋的主持下,全体学员进行了分组学习成果汇报与心得交流。楚才学院2024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杨旭升说:“小学期的课程鼓励了我们去拥抱时代的不确定性,以客观包容的心态去感受世界。”数字经济专业吴佳音同学分享到:“小学期的一切都与我预想的不同,虽忙碌,但又丰富多彩,希望未来能与大家共同在楚才发光发热!”交流会上,大家还结合课程学习收获,对职业发展,就业问题等话题展开了新思考与探索。

7D96D

此次小学期特邀校内外知名学者前来授课,精心打造特色精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与行业发展需求,锤炼个人综合能力,为提升服务社会的本领筑牢根基。未来,学院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而努力。

审核:朱小梅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