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荐书(四)| 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

作者:

编辑:test2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9日

点击次数:

编者按:

2022年,壬寅虎岁。天问学术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年,从创办之初“谁传道之?”“何由考之?”的悠悠问津,到学子围坐,手捧经典,切磋琢磨的读书盛会,再到一年一会,刊沈博文章,集百家思想的天问年刊。几代天问人以楚地先祖“辟在荆山,筚路蓝缕”的精神励耘着天问这块学术沃野。如今,江山揽胜,我辈登临;值此十年,锐意图新:天问科创,天问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新的创制纷至沓来。但白玉不惧年久而失其本色,学者不因岁长而变其初心。新的一年天问将坚守学术阵地,普及学术知识,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又值4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天问学术中心将发布“天问荐书”系列推文。一周一会,将会有不同的天问学人介绍不同国家的经典佳作,以飨诸君。

天问荐书(四)|屠格涅夫《罗亭》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6月16日-1375年12月21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人文主义作家、诗人。其代表作有《十日谈》、《菲洛柯洛》、《苔塞伊达》等。

1338 年,取材自《特洛伊传奇》的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面世,1340 年,取材自《埃涅阿斯纪》的诗作《苔塞伊达》面世。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1353年,完成《十日谈》。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

作者介绍

父亲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愿地学习经商,由于他对经商没有丝毫的兴趣,所以在商社学习的这段期间可以说是毫无收获。父亲看到让他学习经商没什么指望,又让他改学习法律和宗教法规,可是法律依然激发不了他的热情,那些法规条纹丝毫不能让他产生拼搏的动力。他自幼就喜爱文学,因此他开始自学诗学,大量阅读作家们的作品。

1333年,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在这里,他被压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的施展。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后来,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见出玛丽娅的影子。

1338年,取材自《特洛伊传奇》的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面世。1340年,取材自《埃涅阿斯纪》的诗作《苔塞伊达》面世,这两部作品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次采用八行体裁写成的诗歌。

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困境,经济状况恶化,一蹶不振。薄伽丘也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整天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只好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他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职务,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托,作为特使前往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1351年,他受委托去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主持学术讨论。从此,这两位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薄伽丘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并翻译了荷马的作品。晚年,他致力于《神曲》的诠释和讲解,曾主持佛罗伦萨大学《神曲》的讨论。 1353年,完成《十日谈》。1356年,写了最后一部小说《大鸦》。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1374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给他精神上很大的打击。 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作品介绍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书本采用框架故事讲述的结构,故事的起因是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黑死病。为躲避瘟疫,七位青年女子与三位男子先后来到一座教堂,随后相邀到一所美丽的乡村别墅。在那里,他们散步、唱歌、跳舞,生活十分随意。后来,一个女子提出讲故事,大家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选出一人来主持活动,监督、引导大家轮流讲故事。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一百多个故事。这种故事中套故事,以一个故事总领其余故事的结构,被称为“框架故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起源于东方民间文学,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研究者认为,薄伽丘可能是学习了东方文学而采用了这样的结构。

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十日谈》的一根红线,也是理解这部作品的一把钥匙。在人文主义的指导下,《十日谈》反对宗教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大胆地揭露了天主教会和教士的腐败与欺骗,以及种种违背常理的愚昧的行为。同时,作品热情洋溢地歌唱爱情,歌颂人的聪明才智和美好品德,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积极思想。

《十日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在一百个故事的组织上还遵从严谨的内部结构。按照故事讲述者制定的规则,每天的故事基本上都有一个范围,所以这一百个故事可以按照天来分为十大类。

第一天的故事以颂扬天主的创造开场,却落实在教会、教士愚行、乱性的嘲讽上。第二天集中讲人生中的重大变故,饱经忧患,后来又逢凶化吉的故事。第三天故事讲的是在命运面前,人凭借个人的机智,终于如愿以偿或者是物归原主。第四天的故事是涉及命运悲惨的恋爱。第五天讲的是有情人经历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第六天讲的故事是围绕“急中生智,逃避当前的危险和耻辱”。第七天、第八天的故事讲夫妻之间,男女之间如何相互捉弄。第九天的故事没有限定范围,内容也比较驳杂。第十天的故事是“人们在恋爱方面或者其他方面如何表现得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这十天的故事,暗示了一条应对瘟疫的线索:在这场可怕的瘟疫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神,向天主诉求。但由于天主教会的腐败堕落,这这种诉求受到阻碍,人只好信托人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各种灾难,而爱情、才智、品德、运气才是战胜灾难的四大法宝。同时,薄伽丘也鼓吹放纵欲望,及时行乐,这是其思想中的糟粕,不足为训。总之,《十日谈》在内容上的预设,使得100个故事具有了内在统一性。

《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占很大比例,薄伽丘宣扬现世幸福的思想,而爱情是现世幸福的体现。揭露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批判天主教会的腐化,伪善和欺骗,是《十日谈》的重要内容。薄伽丘从普遍人性的观念出发,把教士,修女等教会人士也看成是有着人之正常欲望的一群;他们和常人一样,有追求现世享乐的要求。但天主教要求教会人士解除欲望,这和他们的自然欲望发生了冲突。他们种种丑陋,卑劣,猥琐行为,皆是这矛盾不能解决使然。薄伽丘把这些教会人士置教规教条于不顾,对天主缺乏敬畏之心,为满足个人欲望而做出的种种伤风败俗劣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十日谈》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它是欧洲近代第一部广泛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这部作品题材来源十分广泛,有意大利本土故事,也有取自地中海沿岸的法国,希腊,的故事,有古代故事,也有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故事,真实揭示了意大利的社会面貌,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王永年译本的《十日谈》

上海译文出版社方平和王科一的合译本《十日谈》

推荐人:天文学术中心学术部、20级楚才文科班 陈诗月

(审核:许良发)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