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土扶农返乡去 愿作春泥报桑梓

作者:陈星雨 杨泽宇 杨心怡

编辑:test2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5日

点击次数:

护土扶农返乡去作春泥报桑梓

——我院学子深入福建龙岩农村种植基地开展社会实践

为了解龙岩农业耕作实地实情,湖大楚才护土扶农社会实践项目团队前往龙岩市绿欣农业公司古田基地,由郑坤兴技术员带领参观面积约15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旨在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龙岩作物规模化种植现状。




科学种植有妙招

“科学种植”蕴含双层解读:一为利用机械仪器代替人工操作,提高耕种效率;二为务农工作者具有“护土护植”意识,在栽植过程能够合理施肥、松土整土,保证耕地良好质量,促进作物增收产量。

绿欣基地自2012年10月建立至今,逐步配备自动化播种机、无土栽培、育苗温控室等智能培育设施。在参观过程中,郑坤兴向项目团队成员介绍到,基地的当季作物以芥蓝、桑树、秋葵为主,考虑经济价值因素,与普通农户的小规模种植不同,基地的芥蓝依托无土栽培技术生长;桑树采用“去叶留根”的栽植技术;对于“浑身是宝”的秋葵而言,除熟知的果实采摘外,还采用“采花烘干”技术进行多方利用,综合提高亩产效益。

当谈到连作障碍时,郑技术员如是说到,“基地十分注重有机肥的施用,一亩田地年用近一吨肥料,从而保障土壤始终充满活力,处于良好水平,以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该条件下,如秋葵、桑树等作物即使多年连续种植也极少发生连作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对于无土栽培技术的成熟掌控,使农作物的生产摆脱土壤约束,减少连作障碍的发生。郑坤兴自豪地说,“这是龙岩少有的技术”,营养液供给关系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营养池通过水压调节,向大棚各处输送充足的营养液,供植物吸收;水培的育苗板上铺有珍珠岩,其疏松结构的特性使水、气、肥保持正常交换,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基质的稳定结构,促进植物稳定生长;基地定期的消毒杀菌辅以营养液的定时更新,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换土”,减少土壤问题。

同时,该基地开设“蔬菜农民田间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作为示范点定期培训农户,宣传科学种植理念,提升农民素质,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添砖加瓦。

农业经济稳复苏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肆虐,各地农业经济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定冲击,龙岩市也不可避免。郑坤兴提到,疫情之下,基地收获的作物被搁置。为了延长最佳食用期限并方便对外运输,基地原本设置的“整理—烘干—质检—包装”工作间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经一系列处理后,作物保存在冷藏室,陆续售出,力图将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助力农业经济复苏,稳步向前回暖发展。

经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团队成员针对疫后时代龙岩市农业经济复苏提出以下建议:“互联网+”与特色作物相结合,自媒体和传媒体两手抓,进行宣传,促进滞留农产品销售;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食品选择的态度从“低价格到高质量”的转变,故种植户应将“经济价值”、“绿色产品”、“科学耕作”做加法,创造“绿色”农产、“绿色”生态。与此同时,实践团队基于此次深入基地调查和相关政府部门走访,设计问卷并发放,以期进一步细致了解龙岩市农业现状与土壤问题,为当地农产经济和地力提升提出更具体、细致的建议。

不忘初心报家乡

入基地,深了解。实践团队在基地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从对无土栽培的课内学习到课外的眼见为实,熟悉了各类高科技农业的种植设备;从对大棚蔬菜的远远观之到近距离的置身实地,了解到现代化规模农业的栽培模式,对“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深的感悟。

定决心,报家乡。通过“听、谈、访”三结合,了解龙岩农村农业耕作务农现状及存在土壤问题后,一棵“所学所获用以返乡报乡”的幼苗于心而立。实践团队成员坚信,不忘初心,必有回响——本着“护土之初心”前往,怀着“助农之本意”奔走,期盼“扶农之目的”得以达到。

一方土养一方人,这片土浸满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数十年的光阴过去,土地从贫瘠到肥沃到难堪重负,如今出现连作障碍等土壤问题,归根究底是重实践而轻理论,忽视科学种植的结果,解决土壤危机刻不容缓。在高楼大厦座座起的今天,身处农业大国的我们,保护好仅存的耕地,保证农业稳步向前,农民收益充足,第一产业始终位于我国重要位置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努力。三农问题只有受到人们重视,才能迎来灿烂的明天。本次实践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深入农村基层,贡献青春力量,团队成员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丰富经验,愿未来将所学所获应用到实际,为土壤保护、农业健康发展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