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迪威:创新源于积累
作者:翁文欣、潘洁
编辑:符琳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5日
点击次数:
郑迪威,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湖北大学楚才学院2012级理科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现在武汉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博士学位。在校期间,郑迪威跟随导师徐祖顺、张先正教授进行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先后发表了十余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Letters,ACS Nano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4篇。2015年,他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被多家媒体报道。
不忘初心,排除万难
作为一名理科生,郑迪威的大学生涯可能与常人有些不同。大一时,在班主任李草的鼓励下,郑迪威早早就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并因此结缘导师徐祖顺教授,顺利进入徐祖顺教授的课题组。但这一切还要从他高中的一次经历说起。
高二那年,郑迪威非常敬爱的一位亲人被确诊为癌症,他亲眼目睹了亲人饱受病痛折磨。悲痛之余,郑迪威开始关注恶性肿瘤的治疗,即使是在高中紧张的课业下,他仍然翻阅了不少大学教材,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进入大学后,不同于常人的新奇、兴奋,郑迪威大一就常与图书馆和实验室结伴,“我坚持每天阅读英文文献,平均一天三到四篇。”郑迪威说道。刚开始面对文献中庞多的专有名词和艰涩的理论,郑迪威也感受到举步维艰,但他没有放弃,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电脑上一个个查出来,日积月累,现在他已经阅读了4000余篇论文。
由于长时间泡在实验室,并且总是最早到最晚走,郑迪威被徐祖顺教授看中,在本科阶段就进入了教授的课题组,正式开始了他的实验生涯。经过大一一年的磨练,郑迪威于大二上学期开始独立主持“肿瘤诊断的MRI造影剂制备”的课题,期间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因为是关于肿瘤的研究,实验中还需要了解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如怎么做手术、注射等。每当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郑迪威就积极请教大医院的医生,请他们讲解演示。一次在研究脑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信号通路时,郑迪威先后阅读了上百篇文献,与导师、研究生学长交流了十多次,最后前往中南医院咨询许久,终于将原理思路理清楚。“我平时很忙,周末一般不休息,因此基本上没有娱乐的时间。但我兴趣在此,也就不觉得累了。况且实验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比如有一次做实验时我把硝酸喷脸上了,有时候实验老鼠会从实验台上跑掉,我甚至还给乳鼠喂过奶。”郑迪威笑着说道。
入选楚才,助推前行
大二,在导师徐祖顺的推荐下,郑迪威进入了楚才理科实验班,也自此走向他科学研究的“高产阶段”。
楚才学院的同学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学院,每位同学都配备有一位副教授以上级别的导师,自己设计个人独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有着优越的游学机制,在学生大二升大三的阶段,有去北大和武大等高校游学的机会。郑迪威抓住了这些制度优势,于大三到武汉大学游学,并在导师徐祖顺的推荐下顺利进入张先正教授的课题组。利用这个机制,郑迪威开始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楚才最大的好处是你们可以学你们自己想学的课,所以对于我们做交叉学科这块,楚才的机制给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郑迪威说道。
谈及导师,郑迪威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本科期间的两位导师都很尊重学生的想法,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会强制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而是会倾听、体贴学生,并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给出指导。“德文里面,博士生导师叫做Doktorvater,直译过来就是博士父亲,徐老师给人的感觉是很符合这个词的。”郑迪威说。2015年10月, 郑迪威研究的“一种拥有多重刺激药物释放以及MRI造影能力的超分子胶囊的制备方法”申请专利并得到了受理,这与“Doktorvater”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
坚定目标,水到渠成
在本科期间,除了兴趣与积累外,郑迪威的创造力还源于他坚定的目标和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
“学习不是为了做题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郑迪威一直信奉的道理。因此在本科期间,为了有时间学习自己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他利用楚才的机制退选了一些他认为可以自学的课程,将精力集中在较有难度的课程上。同时,郑迪威也知道基础的重要性,他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建立于良好的理论基础大厦上。
当问到他创造力的来源,郑迪威说道:“我大概知道需要掌握哪些东西才能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跳出自身领域的限制就要善于用别的领域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广大的知识面和大量积累。”郑迪威认为积累多了,视角自然会改变,很多新的想法和创意也就由此迸发,这也就是他自己创造力的来源。
怀着坚定的目标和坚强的毅力,郑迪威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他表示他还将继续潜心研究,继续前行。他的努力与创新精神也将继续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学弟学妹们——明确目标,不断前进。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学院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