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

“三下乡”暑期实践访武汉剧院,“传继创”武汉试振兴非遗传承

作者:袁悦

编辑:杨德津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3日

点击次数:

7月21日,来自湖北大学楚才学院赴武汉市各剧院调研以湖北汉剧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实践调查项目团队(以下简称“非遗”调研团队)的7名大学生来到了武汉汉剧院,对在酷暑中辛勤排演的剧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期深入了解汉剧这个富有现代魅力和历史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

35E3A

汉剧作为自清朝起就形成于湖北省内的地方剧种,长期以来植根于武汉的地方文化,不断丰富唱腔、创作剧目,逐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汉剧文化,也涌现出陈伯华、姚长生等德艺双馨的杰出汉剧表演艺术家,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

20065月20日,汉剧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剧在时代新机遇下继续蓬勃发展。而武汉市内近年来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率先出台了《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和《关于支持我市戏曲传承发展振兴武汉戏码头的通知》,逐步打造出独特的非遗保护“武汉模式”。

在武汉市政府的保护性工作下,武汉汉剧不断推陈出新,在继承百年文化沉积的同时展现现代风采。6月29日,经历了两年筹备的新编汉剧《霓裳长歌》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成功首演,并于7月11日到20日向市民开启十场公演。

来自湖北大学的李玘同学在观看了剧场的排练后表示自己已经被汉剧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饰演主角杨贵妃的演员王荔,特别是接近剧终时候的那一段啜泣,非常具有感染力,让人在台下也感到命运无常的悲痛。

FF85

而这一点正是《霓裳长歌》的导演陈薪伊先生希望在剧目中展现的,编剧胡应明表示:“陈导曾经在宣传的时候说,这部戏是一个美好的毁灭,但是,经由什么达到美好的毁灭,这才是我们这个戏的过程性的展开所要表现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武汉汉剧院在剧本创作、唱腔设计、舞台服装、音乐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唱腔上不仅继承传统“陈派”汉剧风格的典雅华丽,更糅合了通俗的唱法,让年轻群体和广大观众更易接受,这也是历年来汉剧传播、继承、创新孜孜以求不断努力的目标。

“非遗”调研团队此前曾与武汉多所高校的学生及团委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在他们看来武汉地方“非遗”年轻化传播的状况并不乐观,但武汉汉剧院仍以多种方式不断努力,除了率先开通微信公众号来进行汉剧的互联网传播外,他们还定期举办“戏曲进校园”培训班、戏曲夏令营等活动,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来吸引更多人了解汉剧、喜欢汉剧。

1548F

“非遗”调研团队在结束本次访谈时也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创新离不开新生一代的努力,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能够推动汉剧在年轻化群里中知名度的提高,进一步弘扬武汉地方文化。

(审核:韩凯 杨德津)


电话:027-8866246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