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务信息 >> 正文
《批判性思维》走进楚才学子课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30
   

“在这门课上,我感受到了老师与常人不一样的思想智慧,他所讲授的并不是课本上死板的知识,而是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来引导我们思考自己、评判自己,这是没有哪本书可以写得出来的。”这是20 11级楚才计划理科班郑理文同学上过《批判性思维》这门课后发出的感言。

为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学院决定从楚才2011级开始为文、理科班学生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开拓性、发散性、反思性、创新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对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反思和重新定位,以知识论和德性论的两种视角去审视各种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从而达到智慧与美德的匹配及人生幸福的实现。《批判性思维》作为重点建设课程,目前,主要由哲学学院戴茂堂教授、徐瑾博士并联合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师联合讲授。

自该课程开设以来,同学们反应强烈,通过对 “莫言现象”等社会热门现象及“子非鱼”等历史典故的学习、分析和讨论,引发了同学们较为强烈的共鸣。“课上自由讨论的风气和老师睿智的点评,在我感觉本身就是一种享受。”11级楚理的马永强说到,“徐瑾老师说的‘如果读了回大学性格还没有改变的话,那就白读了。’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性格中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同学们也提出了“增加师生互动、丰富考核形式”等建设性的意见。

据了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委员会委员专家夏谷鸣,在分析《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中国学生参加SAT考试的糟糕状况后指出,中国的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一直以来我国教育中一直以“标准答案”式的一元评价标准为主,而缺乏应有的“批判性思维”教育。这门课程是目前高校教育中较为前沿的新兴课程之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分名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

上一条:湖北名师陈贻汉教授作客“楚才讲坛”畅谈自主学习 下一条:谁偷走了你的微笑?——邓晓红博士作客“楚才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