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方诗彤、李沛锦)为深入了解乡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现状,探寻“智育帮扶”乡村振兴之路,协助当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楚教山间灯”实践团队在楚才学院院长朱小梅等老师的指导下,奔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和教育帮扶活动,获得当地群众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郧西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郧西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位于美丽的教育小镇——马安镇。该基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把远大理想与课堂学习、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提升核心素养;内设10000余平方米林果采摘基地、400余平方米学生食堂及多功能厅、8000余平方米学生公寓、7000平方米主题教育场馆和8000多平方米秦楚农耕文明馆等,可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2023年以来已累计接收近6000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开营:民族同乐暑相聚,真挚愿景齐开篇
“各民族同胞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通过学习交流,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在郧西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楚教山间灯”实践团队成员受邀参加了主题为“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

难忘的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上,陕西省和湖北省两地各民族青少年学生进行了文艺表演,伴着欢快的乐曲,踏着灵动的舞步,《美丽中国》《我的家乡——镇安》《美丽郧西》舞蹈、朗诵、合唱等精彩节目一一呈现,最后大合唱《爱我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鄂·陕青少年之间的融情交流,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团队成员不仅全程见证了仪式的有关议程和内容,还并在仪式上献唱《相亲相爱》,获得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和一致欢迎。

欢快的民族舞蹈
“别具一格的开营仪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用实际行动和精心安排开启了我们的实践活动第一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青春之声里流淌着民族同乐、团结、发展的真挚愿景,祝福夏令营相关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团队成员纷纷回忆和分享道。
服务:青年聚力山间灯,志愿帮扶暖心间
主题为“各族人民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夏令营课程从7月20日至24日为期五天,内容有各族同学结对子、应急救援、攀岩体验、创意手工、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曲、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介绍本民族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等。开营仪式完毕后,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到夏令营活动的相关服务与志愿帮扶中。
期间,团队成员不仅化身“小保姆”,完成了“木翼飞梭”木板桥、“飞檐走壁”攀岩等高台项目的团建拓展体验活动,还精心准备,分工协作,全程参与了创意手工皂、烘培厨艺、茶艺礼仪等室内体验课的讲授,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让同学们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

户外拓展精彩纷呈
其中,茶艺礼仪课上,团队文学类专业的三名成员协作完成了一堂精彩的传统文化宣讲传承课。大家从文化溯源、“茶”字演变、茶礼规范等方面进行细心讲解,悉心辅导,为孩子们讲授了茶文化的精妙蕴义,让孩子们进一步明白了“茶道重茶,更重礼仪”的文化内涵,深度感受到了人文学科的无限魅力。

团队成员指导茶艺礼仪
与此同时,团队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们则侧重“动手实操”,带领孩子们完成了“法老之蛇”等多项化学实验。

团队成员讲解化学小实验
“我们在特色实践活动中带领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求知求学,全面发展。”“看着孩子们在欣赏到化学世界变化多姿的同时,还开阔了眼界,培养了科学素养,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有深入基层,走进学生,我们才知道他们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轨迹,这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实践收获和成长体验。”在实践日记里,团队成员纷纷分享道。
调研:双轨并行探发展,全维研调创新章
在开展考察和服务的同时,团队采用“线上+线下”、“分批+分段”、“数据化+可视化”等调研模式,分组走访马安镇社区、民众,初步收集到当地有关教育质量、教育普及等方面问题的有关数据,并制定了多维评价指数表,依托马安“自主教育”理念,对当地乡村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展开了科学评估。

团队成员分发调查问卷

团队成员采访基地负责人陶吉祥主任
展望:执笔回望乡间径,携手同绘振兴图
踏深山,下基层,扶教育,度现状。
“基地依托马安自主教育模式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乡村贫困地区在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应改变其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走出‘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白纸化教育’的桎梏,并充分结合区位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造当地特色教育,”“时长七日的研教之旅,我们团队不仅参与了马安镇的‘智育振兴’活动,还更深刻地认识到乡村贫困地区经济、教育‘齐手抓’的重要性。”队长、22楚才1班、药学专业学生乐鑫总结道。
“‘楚教山间灯’实践团队深入基地内部,以青年之力助力第五期‘民族一家亲’主题夏令营圆满收官,期间,团队参与基地硬件设施维护与趣味课程讲授等多个环节,与参营学生交流密切,关系融洽,对待基地工作人员懂礼貌知礼节,热心提供帮扶,真正做到了‘青年振兴’的有为之举。”“对此,我们基地在此特别感该团队在此次社会实践期间的无私奉献与热心帮扶,预祝团队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再创佳绩!”基地负责人陶吉祥主任说道。
“该团队以‘评估乡村贫困地区课外素质教育实行现状’为实践主题,将脚步迈入深山,将足迹涉入基层,探寻与帮扶同行,青春与时代同辉,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团队成员分工合理,互帮互助,勤勉奉献,再现了当代的大学生精神和时代价值。”指导老师、楚才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朱小梅评价道。
深入社会、积极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播社会正能量,我们一直在行动。
青年聚力,点灯山间,你我同绘振兴之卷,我们一直在路上。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朱小梅、彭显琪合影留念
附:团队成员感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难忘成长经历。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还深深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之,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始,我将怀揣着这一段难忘的回忆,带着感动与思考启程,积极投身于更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光发热,奉献青春!
——22楚才1班、药学 乐鑫
在马安教育基地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中,我得到了与小朋友们相处的宝贵机会,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很多非课本上的知识,还结交到了许多新的朋友,锻炼了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所以,对我而言,这是一趟难忘的人生旅途。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地实践,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为我们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楚才1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李成罡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感受颇深、收获满满。通过与基地孩子们的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心理抗压能力。同时,正所谓“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通过与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我还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特别深切地感受到,团队成员能力各有千秋,擅长的领域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员的专业优势、性格优势,做到人员的最优组合,才能不断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未来,我也会继续加强实践锻炼和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从实践中得真知,在实践中服务社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满腔豪情与青春活力!
——22楚才1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方诗彤
作为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楚教山间灯”实践团队的一员,我参与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和教育帮扶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深刻认识到贫困乡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还对乡村振兴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探索。我们在马安县进行了志愿帮扶工作,组织和协助孩子们参与夏令营活动,拓宽视野,加深情感纽带。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评估工作,了解当地教育问题,并为推动教育振兴提供了依据。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团队成员一起呼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行个性化、导学式等最佳教育模式。今后,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楚才1班、电子科学与技术 熊予康
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事情,掌握哪些技能和拥有什么样的品行,这些是所有学生们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要坚信,即使处于贫困地区,亦能成长为挺拔的青松;人都具有大体相同的素质潜力,只要处在同样的环境,受到同样的教育每个人都可以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要使人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便要使他们身心各方面都能够发展,不应使他畸形地、片面地发展。以上就是我参与此次实践服务的几点收获和体验——大城市有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小城市亦有自己的点点星光。最后,愿孩子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健康快乐地成长。
——22楚才1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蒋雅喆
当前,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奔小康之行日夜兼程,城乡一体化飞速穿云,新农村振兴正待展翼,我们作为湖大学子,永远在奉献与体悟的路上。马安十堰的山城风雨,唤起你我遥远的回忆,洒满浪漫的故土,以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告诉你我,今日之乡村,已远远不是黄土地,漫风沙,抓地草,瘦耕牛。乡村振兴就在其中,就在经济、教育同频率共振的乐章里,就在洒满汗水、科学领导的改革途中,就在科技兴农、文化润农、人才强农的发展路上。难忘此次观察研探的途中,我惊异于教育,尤其是“智育”对基层组织,基层新基建建设,基层人才队伍的培养带来的潜移默化之影响。为一镇推崇的“特色教育”、“综合教育“、“自主教育”的理念,不啻为马安当地的智慧结晶,更是一条可供全国乡村参考的振兴路径。
——22楚才1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李沛锦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身为一名师范生,了解我国的素质教育推行情况是我的责任之一。这个暑假的这次调研实践活动让我终身难忘。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也对基地的努力和成果深感敬佩。相信在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推动下,乡村振兴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多更优的成果。接下来,我也会继续关注和支持素质教育和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楚才1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代知仪
在马安镇实践教育基地担任兼职老师的几天里,我既看到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也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说真的,很有成就感。本次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对于乡村地区自主教育的一次探索,也是对于自身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的一次挑战。在马安这片山清水秀、学风浓厚的福地,我看到了学校里从未有过的独特风景。祝福马安。
——22楚才1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张驰
(审核:许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