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杜思琪、刘燕琰、杨靖怡、马文辉 等)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关注民生福祉,湖北大学楚才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关于武汉市主要公共无障碍设计和老年人关怀”调研团在杨邦老师的指导下,自6月24日起为期两个月,分阶段探访了湖北大学社区、徐家棚社区等地和武汉市主要公共交通区域的无障碍设计。
本次活动以阶段性推进模式展开,通过明需求、联实际、辅宣传三阶段步步推进, 围绕改善城市老年群体日常出行开展研究、贡献力量。
走访入门,听百家言
“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怀揣着摸清老年群体出行的基本情况与实际诉求等目标,团队实践过程的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一套调查问卷,并基于这套问卷分组深入社区调研走访。

实践队员走进社区调研
“我们队员们合理分工,首先与社区老年群体进行面对面沟通,聆听他们讲述武汉市主要公共交通在中国发展近几十年来的改良与变迁,了解他们对当前公共交通无障碍设计的认知程度,并认真记录下他们对公共交通无障碍设计的意见与建议。”队长、22楚才2班、金融学专业学生杜思琪介绍道。

队员冯乐茹与受访老年人交谈
通过调研,队员们欣喜地了解到,在满意度调查方面,大部分老年群体对当前武汉市主要公共交通无障碍设计的感受普遍为正面且乐观的。但对于已有无障碍设计的认知方面,团队调查数据显示,许多老年人并没有主动使用无障碍设计的意识,或存在对部分已有无障碍设计不了解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及时进行了重点分类和汇总,为下一阶段调研奠定基础。”

队员邓紫浠与受访老年人交谈
线下调研,实地求真
在实践第二阶段,调研团队筛选并走进武汉市主要公共交通区域——地铁、公交车、火车站,对其拥有的针对老年群体的无障碍设计以及关怀措施进行现场考察,并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交流。

队员们与地铁工作人员交谈
在地铁出行方面,实践队员通过走访武汉市地铁,了解到其无障碍设计一般具有配备的导视系统清晰,无障碍设施较为完备,警示提示系统较为成熟和座位休息区人性关怀等优点。同时,队员们从与工作人员处沟通了解到,武汉地铁配备有完备的人工帮扶服务,能够贴心地处理老年群体可能出现的大部分需求。

队员拍摄的地铁站无障碍设计
接着,队员们走进公交出行,见证和记录部分公交车的无障碍设计。工作人员刘师傅说:“武汉公交车基本上已全面迈入智能车时代,公交无障碍设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已经较为完备。”“目前,武汉新一批公交车均已增设部分无障碍设施,更新后车辆还在车体中部专门留出特定空间用于轮椅摆放,配备了一系列无障碍设施。”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武汉公交系统也对公交司机进行帮扶培训,不仅提升了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司机相关素质,提升了服务水平。

实践队员专访武汉市公交工作人员和现场考察
火车出行方面,团队专程前往武昌站,走访并了解到无障碍设计包含设有大量无障碍电梯、具有相关服务台、贴有显著标语等,优点多多,好处多多。

武昌火车站指示标识(与实践队员的大小对比)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的团队成员分组行动,团结协作,通过实地考察,不仅了解了近年来武汉市公共交通无障碍设计的优点,还发掘出了当下无障碍设计仍存在部分区域无障碍设计不完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足、指示信息传达不畅等问题。 ”指导老师,22楚才1班班主任杨邦老师高兴地说。
宣传助力,提升认知
通过前两阶段的走访调研,团队成员意识到,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计与关怀对老年群体日常出行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和帮扶意义。然而,当下社会各界对相关话题关注度仍然较弱,对公共交通已存在的一系列帮扶措施了解度较低,导致屡屡发生部分无障碍设计存在闲置或者被占用等情况。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认知,团队成员在每次考察调研时,都会不忘初心,持续地向老年群体宣传并科普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在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还及时建立了名为“关爱老年出行”的抖音账号。“我们通过抖音这个覆盖多年龄层次和学历背景的自媒体平台,向外输出团队调研成果,呼吁群众关注无障碍设计,关注老年出行,让我们意外和惊喜的是,不少推送的最高播放量超过三千次。”队员们高兴地分享道。

实践团队自媒体界面

实践队员向轮椅老人科普相关主题知识
实践思考,总结展望
“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老年人的身影,他们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与支撑者,同时也是当下社会关怀的迫切需求者。”“我们在杨邦老师的指导下,实地考察,初步摸清了当下老年群体的出行现状,切实了解了老年群体的出行诉求,进一步探究了国家公共交通无障碍设计与阶段成效。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助力城市无障碍设计的完善,助力老年群体更加便捷出行。”杜思琪说。

实践团队合影留念
实践无止境,未来定可期。
团队成员们纷纷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走访深入,以青春之热情助力城市无障碍设计的建设和关怀,助力老年群体的平安出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附:团队成员感想
我们透过实地体验,不仅了解了老年人们出行的需求,还切身感受了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这让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老年人在出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感谢这次社会实践和身临其境的经历,让我对于无障碍设计的关键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2楚才1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程姝婷
在实践中最令人鼓舞的是,我亲身见证了老年人的坚韧和积极态度。他们不仅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还愿意积极参与为改善城市出行提供建议和反馈。这种积极的参与和态度,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具有的永恒价值和无限力量。
——22楚才2班、法学 冯乐茹
在结束这次实践后,我对老年人出行关怀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应当得到我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应当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便利和安全的出行环境。
——22楚才2班、物理学(师范) 杨靖怡
这次实践之旅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视野,更让我从老年人的身上汲取了深刻的感悟。我会将这些宝贵的体验和情感珍藏在心底,继续为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发声,同时也将传递这份温情和关爱,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与希望。
——22楚才1班、地理科学(师范类) 邓紫浠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在社会层面,我们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老年人在出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们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出行环境;老年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总之,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便利的城市环境,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美好。
——22楚才2班、密码科学与技术 马文辉
在此次团队实践中,我结识了许多可爱的爷爷奶奶,他们虽然年事已高,每天仍然自己一个人出门购物和锻炼身体。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年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在他们身上,我明白了老年人出行关怀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便利和保障,更在于让他们持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22楚才2班、信息安全 刘燕琰
通过与老年人的亲切交流,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城市交通的渴求和期待,也深刻领悟到了无障碍设施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城市交通将会更加友好,老年人的出行将会更加便捷,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总而言之,这次实践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调研,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我将用心守护这份感悟,持续为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交通而努力。
——22楚才2班、金融学 李晨曦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新闻里反复播放“人口老龄化”的几个字,政府报告里单薄的“无障碍设计”的规划条例变得立体起来。通过走访,我与老年人们相接处、唠家常,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在公共交通区域进行考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一刻,我感到自己成为了这座城市每一个老年人的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日常出行的难题。最后,我由衷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助力公共交通无障碍设计的完善,提升老年人们晚年出行的体验。
——22楚才2班、金融学 杜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