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林志坤 王琦 雷敏 王慧敏 周玮茁 孙玄 邱上子 陈浩洋 谢祥凯 等)在茶香乡音中,巩固沟通桥梁。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号召,8月14日至8月19日,湖北大学楚才学院“茶韵楚音”推普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师范学院李经天教授和师范学院分党委副书记陈俊老师的指导下,奔赴恩施市、利川市等地,以恩施地区茶产业为切入点,针对当地茶农、茶商、旅游村落村民、基层干部等重点人群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普通话水平开展调查和研究,并完成以此为基础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出发:团队使命光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全省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最具民族特色,具有较大规模的茶叶种植、土豆种植和中药材种植,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较好。作为我国茶树原产地和“万里茶路”源头之一,硒都恩施州茶叶生产栽培已有2000多年历史,恩施富硒茶远近闻名。

宜红茶 利川红(小组成员调研实践成果之一)
在这场茶韵幽香乡音悠长的实践活动中,团队前往硒茶小镇,调研恩施茶产业协会、利川茶产业协会,参观恩施建州四十周年主题邮展、恩施博物馆等地,通过对相关从业者、合作社社长、茶产业协会成员和恩施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与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恩施当地的普通话推广情况并进行相关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在恩施硒茶小镇调研合影留念
“《孟子·修身》中有言‘志不强者智不达。’是的,志强方达智,智达富可创。恩施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土地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茶产业,并以此来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当然这场满是茶香的乡村振兴战中,普通话的推广是至关重要的。”“志强万树茶,智达万朵花。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中,‘智’是点睛之笔,‘志’是不竭源泉,必须将‘志’和‘智’相结合,唯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针对性地发展因地制宜的特色支柱脱贫产业。”队长、21楚才1班、金融学专业学生林志坤说。
行动:调研深入基层
8月14日,调研第一站,团队前往恩施硒茶小镇,了解恩施的茶产业情况和普通话使用率,沟通交流有关情况。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利川红、藤茶等是恩施特色茶。“2018年4月28日,‘一红一绿’成为中印领导人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一红’指的是利川红,‘一绿’则为恩施玉露,这也将恩施的硒茶产业带到了大众视野。”
茶,从文化到外交,再到乡村振兴,本就是“和而不同”理念的彰——茶,是大类,是不同的茶组成的璀璨;恩施,茶的一个出生地,是独特的风景;硒茶小镇,是走进大众视野的舞台,那不同的人便是不同色彩的绚烂。
调研过程中,团队走访了硒茶小镇的相关商户,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用恩施话和普通话来讲述的他们和茶、和乡村振兴的故事。有人讲着一口恩施话,有人讲着带着恩施味道的普通话,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大家对于推普的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只要会讲普通话就行了,有的人认为无论使用什么语言,起到能沟通的作用就行;还有的人认为推普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方言,这是家乡的独特温度。还有一些商户的头上的些许白发告诉我们,他们是这片土地上茶的长久的守护者,出生时的茶香是他们一生目标的源远流长。当然,我们还惊喜地发现,虽然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客户目标群体多为本地人,但是他们对于推普也是积极的,尽管对日常的生活茶叶经营工作来说。当地的语言方式可以满足,但他们依旧认为,普通话更有助于和外地人进行沟通。
调研第二站,是拜访弘和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采访中,他讲述了他从IT从业人员,到旅游行业创业,再到重回故土从事茶产业的故事,他表示故乡永远是他的根,恩施茶产业的发扬更是他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他表示一直非常认同普通话的重要性,从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普通话,讲标准普通话。另外,团队还拜访了来凤藤茶的老板,了解到,他们是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回到家乡接手家族藤茶产业,为了解决茶园的亏损问题并尝试和时代接轨,他们开始通过和传媒公司合作,以直播带货的形式助力藤茶走出恩施。他们一方面强调和认可普通话在茶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对于直播带货这种新型销售模式而言,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恩施话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意义,表示今后会让自己的孩子在经常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保留对方言文化的学习。
“硒茶小镇的调研,让我看到了当地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恩施茶产业的守护和对乡村振兴号召的积极响应。”“‘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底,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形容的便是他们这样一群人,那‘一红一绿’初入口的苦涩便是乡村振兴的脚印,片刻后舌尖萦绕的甜,便是他们与时代的同频共振。”调研中,团队队员不禁纷纷感叹道。

团队成员询问硒茶小镇的茶商相关问题及普通话使用情况

团队成员与茶叶店老板交流普通话推广

团队成员和茶叶合作社老板探讨茶产业发展与“推普”关系问题
16日、17日,团队又先后拜访了恩施茶产业协会、利川茶产业协会,以访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以及茶产业和普通话推广的相关政策,同时还交流讨论了如何更好地通过“推普”来助力恩施茶产业发展等问题。
恩施茶产业协会程秘书表示,除了长期居住本地的人和年龄相对较大的人,大部分都能够运用普通话,并且青少年基本都能讲标准普通话,当前普通话总体使用率比较高。同时,他介绍了茶产业作为恩施主要产业之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提供工作岗位,能够很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不同时节的茶叶完整度产出的不同形式的茶叶产品,均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直播卖茶使用普通话更多……。在访谈中,团队还就利用好年轻人逐渐喜欢传统文化等契机,结合高校社团活动等平台,提出让恩施茶叶走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恩施茶,喜欢上茶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当然,普通话都是这些活动的基本沟通工具。”

团队成员与恩施茶叶协会负责人沟通、合影
“现在大家对于推普都是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本地茶商还是以方言沟通,和外地茶商用普通话沟通,”在对利川茶产业协会刘主任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团队得知,尽管偶尔也会出现语言和沟通问题,大家确实都很乐意去参加普通话的推广活动,进一步肯定了普通话的重要性,“说好普通话,完全有利于当地的茶文化向外传播和宣传效果,”“如果能将普通话和方言相结合,比如和当地茶商用方言交流,或许更利于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尤其是以恩施玉露和利川红两大一红一绿的茶叶品牌;当地茶商既要会说普通话,也要会说家乡话,这样既能保证对外的宣传,也能保证在本地茶商之间更为亲近、便捷,也有益于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与利川茶产业协会负责人刘主任交流、合影
走访:扎根当地特色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有幸到访恩施大峡谷景区并实地调研了恩施文化旅游现状及其普通话推广情况,并前往湖北恩施民俗博物馆、恩施博物馆、恩施建州四十周年主题邮展,在进一步了解恩施本土民风习俗的同时开展专题调研。
在恩施大峡谷景区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恩施文化旅游形式新颖,旅游规划设计合理,景区自然环境和景区设计获得游客们的一致好评。然而,团队同时发现,除了专业的导游解说工作人员外,其余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一般,极少数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较低、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过程中难免沟通问题而导致的帮助困难等情况,出现因为普通话问题导致的对游客的游玩体验造成困扰等现象。

团队成员在恩施民俗博物馆门口合影
在参观和调研恩施民俗博物馆、恩施博物馆、恩施建州四十周年主题邮展期间,团队通过随机采访、专题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普通话测试员赵女士表示,和以前相比,如今普通话的推广程度已经比较高了,特别是年轻人普遍能讲好标准普通话已经成为一个可喜的现象,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开展保护方言文化的专项行动。
在恩施博物馆,幸运的是,团队在文博研究员朱世学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和学习,收获了丰富的学习成果——不仅收获了场馆里丰富的有关恩施历史的知识介绍,还就“推普”采访了朱世学老师。朱老师在肯定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有效地帮助了恩施文化宣传的同时也一并强调,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保护地方的、民族的语言。

博物馆工作人员填写问卷 团队成员与普通话测试员赵女士交流

朱世学研究员为团队成员讲解恩施历史

团队成员采访朱世学研究员
团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来到利川市教育局,实地调研了当地教育局的普通话推广情况,并专门采访了利川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
利川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向团队介绍目前利川市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进度以及普通话普及的现状,并且向团队展示了委员会与教育局发布的如《利川市中小学及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申请验收报告》等多项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文件,
当天下午,团队走访利川市街道,对市民进行了随机街头问答采访,主要涉及利川市市民的普通话以及了解推广普通话等情况。最后,团队还深入利川市街边门店,对当地居民进行普通话推广和教学。“没想到这一举措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肯定与支持,同时也反映了团队的实践活动对他们认识和推广普通话确实起到了实质性的宣传和促进作用。”团队成员、21楚才1班、法学专业学生雷敏激动地说。

利川市教育局展示相关文件 团队成员在利川市教育局门口合影

团队成员入户推普
结语:“推普”一直在路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年前,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案》的通知明确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两年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已成为语言文字工作直接服务国家有关三农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8月14日以来,我们团队通过对恩施硒茶小镇、恩施茶产业协会、恩施博物馆、恩施建州四十周年主题邮展、利川市教育局等地的实地调研,对当地青壮年农民和农村电商人员、旅游村落村民、基层干部的采访以及问卷调研,前往土司城、大峡谷、恩施博物馆、腾龙洞等文旅景点的茶叶售卖点进行调研,还通过300多份问卷的发放,实地调研成果丰硕,收获很大。”指导老师、22楚才2班班主任李经天老师总结道。
“近年来,恩施深入开展文旅融合、茶旅融合,做大茶产业,做强茶品牌,恩施玉露、利川红等的‘出圈’更是离不开普通话这个良好的沟通工具。当然,语言也要区分沟通环境,茶产地的种植、加工主要以本地人为主,方言沟通会更加熟悉亲切,但是对外的生产、销售、合作等普通话是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不仅了解到推普使大家能够在茶产业的各个环节做好沟通,讲好普通话能够让恩施茶通过网络等平台走进千家万户。”指导老师、师范学院分党委副书记陈俊老师评价道。
“茶是中国式的浪漫,普通话是浪漫的传递者,我们要让这种独特的,坚韧的中国限定浪漫,带动乡村振兴走进千家万户。”团队成员、商学院经济学2101班学生邱上子感慨道。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附:团队成员感想
一笔一划方块字,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本次深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活动让我们收获良多,我们深入祖国广袤大地,真听真看真感受,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做眼高手低的‘客里空’”的深层含义。
——21楚才1班、金融学 林志坤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同地方的语言是当地民族风俗的展现。但不同种的语言会产生交流障碍,于是,推广普通话就尤为重要。在这次实践当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恩施的民族风情,了解到了他们的茶文化,也深深感受到了普通话在沟通当中的重要性,是普通话打破了语言隔阂,拉近了我们与当地人的距离。当然,推普目前也有许多困境亟待解决,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会给出青年答案。
——21楚才1班、法学 雷敏
本次的推普实践活动让我学到很多。普通话作为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共同语言,是我们敞开心扉与他人友好交流的叩门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说普通话,规范使用普通话似乎不再成为一件比较难的事。我们推广普通话,要从我们的生活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普通话是联系中华民族的语言纽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并好好使用它。
——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101班 谢祥凯
语言是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和谐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了恩施人民的淳朴和热情。我们与闲来无事的妇女老人一同闲谈,了解到了他们的经历、普通话对他们个人素质的培养以及对乡村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和基层干部进行简短的谈话,探讨普通话对恩施基层工作的推进,更好地带领村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建设,让文化之花得以在脊山沟壑间绚丽绽放。“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子,更应该放眼于时代和广阔的农村,学好专业知识,并不断强化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学以致用,以自身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
——商学院、经济学2101班 邱上子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发现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普通话则是各地沟通的桥梁。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因为它更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良好沟通。这样才更利于乡村振兴,做好乡村品牌,将乡村的独特品牌和文化传播至各个地方,让大家都听到独一无二的乡村品牌声音。但是推广的过程和方式要具有针对性,独特性,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在推普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独特的语言文化,让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同频共振。
———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101班 王琦
通过本次普通话的实践调研,我更进一步了解到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通话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学习普通话,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一起维护国家社会的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现在的书本大部分都是普通话编制的,只有学好普通话,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他知识。
——商学院、会计学2101班 周玮茁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在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受到:推广普通话可以有效的打破交流障碍与隔阂,促进偏远山区的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推普工作已不同以往,在部分人群已经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让推普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真正有需要的人群普及普通话知识,使其具备就业致富、建设乡村所需的普通话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商学院、金融学2101班 王慧敏
通过这次推普社会实践,我学到了许多也深有感触。推广普通话能消除语言障碍,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沟通和合作。活动让我不仅提升了个人的语言能力,也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作为一名实践者,我将继续推广普通话,为建立更加和谐统一的语言环境贡献一己之力。
——湖北经济学院、财试2141班 陈浩洋
在参与本次推普实践活动之后,我深切体会到语言对于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活动中,我不仅学习了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用词,更与当地茶文化产生了联系。我意识到,恩施作为一个茶叶产区,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加强茶文化的传承,使其更好地走出乡村,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通过与乡村居民交流,我也了解到普通话的普及有助于提升乡亲们的交流效率,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步伐。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对于乡村振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汉纺织大学、商英12101班 孙玄
(审核:许良发)